本篇文章1474字,讀完約4分鐘
作者:王震生
我退休后住在北京,最喜歡去頤和園玩。 每次進京都入園,小睡一下。
說來話長,第一次和頤和園的親密接觸是在上個世紀的1961年暑假,我看望了大弟弟和來北京參軍的姐姐以及在北師大教書的爺爺王均衡(北師大地理系有名的教授、中國地理協會秘書長)。 保廉哥帶我們去的第一個景點是頤和園,在門外的銅獅前拍了哥哥三人的照片,固定在美麗的瞬間。
頤和園清朝時期的皇家園林,原名清含園,建于清干隆帝15年( 1750年),歷時15年竣工。 這個花園占地295公頃。 是以昆明湖、萬壽山為基地,以杭州西湖為藍本,汲取江南園林的設計方法和風格而建設的大型山水園林。 咸豐10年( 1860年),第二次鴉片戰爭中英法聯軍點燃圓明園時遭到嚴重破壞。 光緒12年( 1886年)開始重建。 光緒14年( 1888年)慈禧挪用海軍軍費448萬兩白銀(以海軍軍費名義籌措)修復了這個園,改稱頤和園。 光二十六年( 1900年),頤和園被八國聯軍掠奪,寶物被掠奪。 第二年,慈禧從西安回到北京后,再次用巨額的金錢修復了這個園。 作為清代皇家花園及行宮的頤和園,成為皇親貴戚的消夏勝地。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頤和園成為民眾享受的公園。 1961年,頤和園被宣布為首屆全國要點文物保護單位,并與公布的承德避暑山莊、蘇州拙政園、留園齊名為中國四大名園。 1998年12月2日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現在是國家5a級景區。
早上9點,我和妻子從北宮門排隊入園,先下石梯,參觀了蘇州街。 這個前進園還沒有參觀過模仿江南水鄉蘇州建造的商業街。 季節過去了9天,蘇州河還被冰覆蓋著,冰層很厚。 依次排列著兩岸玉器、古董、和服、點心等各種店鋪,也有茶樓、金銀首飾樓等。 出了蘇州街,上了樓梯,來到了佛香閣。 建在21米高的方形臺地上的八面三重四重檐建筑物高41米,閣內有8根巨大的鐵梨木擎天柱。
占頤和園面積3/4的昆明湖,約220公頃。 南前湖區碧波蕩漾,煙波浩蕩,西山巒起伏,北見樓閣成群,湖中西堤從西北蜿蜒向南。 堤上長滿了桃柳。 西堤及其支堤將湖變為大小三個水域。 每個水域都有湖中心島,鼎立。 西堤一帶,垂柳沿湖岸依次排列延伸,樹干挺拔,枝條旺盛。
以前來園,時間有限,經常走人行道爬石便道爬佛香閣,看昆明湖眺望十七洞橋。 回去的時候,看了玉瀾堂、樂壽堂、諧趣園、仁壽殿等,然后離開了東宮門。 這次去公園,時間充足,和妻子商量。 去昆明湖轉一圈,享受湖畔的風景,完成每天散步的任務怎么樣?
陽光迎面照射,春天、景明、和風撫摩著臉。 湖邊垂柳絲搖曳,優美多變。 柳枝蔥綠,綠芽發芽,有千株春風柳,湖畔風景無限好。 取出照相機紛紛拍攝,景在框里中美在心中。
我們沿著湖走到了位于昆明湖東堤和南湖島之間的十七孔橋。 這座橋是頤和園最大石橋,長150米,寬8米,由17個橋洞組成,兩側扶手上刻有500多頭大小不同形態的獅子。
走過湖中心島,來到昆明湖東邊堤壩邊的銅牛那里。 這個神態可掬,栩栩如生的鍍金銅牛鑄造于1755年,仰起頭躺在17孔橋的橋上不遠。 牛背上刻著干隆帝親筆金牛銘:金寫神牛,鎮悠永敬辭降祥,干隆乙亥。 愿長期向洪水投降,為園林和鄰里帶來祥福。 這獨特的人文景觀讓游客流連忘返。
中午過后。 從頤和園東南門出來,已經15點38分了。 公園視屏動態顯示:入園23486人,出園14518人,入園8968人。 靈感來源,我有權即興作詩,作文結尾。
春天去頤和園玩,天很美,風很暖和。 湖是健步病,萬絲垂芽。
從前的帝王園,王孫扇搖了搖臉。 萬民歡騰,如夢似云。
標題:“春游頤和園”
地址:http://www.hgdelivery.com/kfwh/175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