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748字,讀完約4分鐘

走過古城,最感動的不是這座古城的書的歷史,不是現存的古老地表建筑,也不是它的傳說、傳說、豐富的故事,而是從唐朝出來的直線。 這條直線就像標桿,總是受歡迎的,就像坐標,總是展現出這座城市堅實的輪廓。 這條直線是中山路,有人稱之為千年中心軸。

據史料記載,這條中軸線建于公元781年,為唐朝宣武軍節度使李勉建造。 安妮開封后,感到土地肥沃、受歡迎,但城堡狹窄的地方束縛著手腳。 于是,他下令重建城堡。 城堡以他的標桿中心線為軸,均衡地向東、西、南、北延伸,形成了方正度、規模大、堅固廣闊的城域。 這個城域后來成為北宋里城的典范。

進入五代,朱溫在開封建立了后梁政權,在開封成為了后梁的首都。 之后的后唐、后漢、后周以開封為都,其中心軸線也不變。 值得大書特書的是周世宗柴榮。 他是文韜武略的開明君主,在位期間,一邊積極發動全國統一的戰爭,一邊改革時代的弊端、清明政治,使國情越來越強大。 為了適應強大和人口規模的需要,周世宗在唐汴州城的基礎上,擴展了外城。 據說還有一個周世宗上馬為界的故事。 就是讓優秀的士兵騎在精良的戰馬上,從朱雀門前鞭打馬,以戰馬一口氣奔跑的長度為外城的長度。 據考證,當時駐馬點在開封南郊的第十六中學院內,這就是后來的南薰門位置,這段距離長24公里233步,唐李勉建造的中軸線也由此延長至南薰門。 當時,這條中軸線從州署前大街改名為御路。

“古城千年中軸線”

正是宋朝這個中軸線最繁華的時期,宋朝把這個中軸線稱為御街。 宋朝于公元968年、公元1016年、公元1078年、公元1116年分四次修建開封城。 把開封分為皇城、里城和外城。 皇城周圍2.5公里里城周邊10公里155步,外城25公里165步。 不論皇城、里城、外城,這條御街相連。 如果將皇城、里城、外城三個不同的城堡比喻成三顆發光的珍珠,那么這條御街的中心軸線就是一道閃亮的金色線。 《東京夢華錄》中記載著坊巷御街。 從宣德樓一直往南走,大約兩百多步,兩側是御廊。 舊市人在此期間進行買賣。 禁止自政和間官司。 各立一個涂黑的勺子。 的心與安朱漆杧兩行,中心御道,軍隊不能駐扎。 行人都在廊下的朱漆杧子外面,杧子里有兩個磚石御溝,宣與間種蓮花荷,近岸種桃李梨杏,雜花相間,春夏之間,如繡。 從這個文案來看,宋朝的御街,比現在更寬敞更富裕。

“古城千年中軸線”

金元時代是異族統治時期。 金兵滅宋后,先是扶持傀儡政權,開封為開封,后又廢除。 公元1214年將都城從北京遷到開封,改建北宋宮殿,但仍將這條中軸線稱為御街。

1233年蒙古滅金,建立元朝。 設立河南江北行中書省,省治開封。 這條中軸線從此脫下御衣,成為了重要的省會主干道。

明清時代。 朱元璋在農民起義的基礎上推翻了元朝統治,建立了明朝。 據說朱元璋原來像北宋一樣,打算把都城搬到開封,另外開封城也進行了整修。 后來,他放棄了開封為都的想法,把第五只朱鹮封在開封,叫周王。 朱棣王后以北宋宮殿為所在地,建造了富麗堂皇的周王府。 這條通衢的中軸線還有一條周府前大街。

從明代開始,開封就不斷受到黃河的襲擊,明代統治的270多年間,黃河在開封決口有14次以上,其中有4次灌城,開封遭受重創。 公元1642年,李自成率領農民軍進攻開封,4個月沒有拿下開封城。 明朝軍隊為了解圍,居然挖黃河堤壩放水,淹沒了整個城鎮。 據說有30萬人以上被葬身水底。 大水過后,巨大威風凜凜的城墻只從城墻山上出來。

時過境遷,開封人依靠城墻的輪廓,以中軸線為軸開始建設開封城。 開封城在居民的努力下重新開始恢復活力。 這時,這條中軸線再次成為省會的主干道。 清隆帝來開封時,河南巡撫為了迎接圣駕,將自己的政府機關改建為干隆的行宮。 清光緒的時候,慈禧和光緒從西安回北京的途中到達開封,在干隆住的行宮住了33天。

1911年,孫中山為代表的革命者發生了辛亥革命。 為了紀念革命的成功,許多城市以孫中山先生的名字命名了最主要的主干道,開封也不例外。 1928年,主政河南的馮玉祥統一了清代的行宮角、縣角、南門大街,改為中山南街。 1935年正式更名為中山路,至今。

一個朝代有一個朝代的稱呼,一個朝代有一個朝代的特征,時間變了,面貌變了,歷史也變了,但從唐朝開始的古城千年的軸線始終沒有變。 這不令人驚訝,也不令人哀嘆。

標題:“古城千年中軸線”

地址:http://www.hgdelivery.com/kfwh/18380.html